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五金

变中求变 振兴乡村

admin

    

本文转自:六盘水日报

变中求变振兴乡村

——我市“三变”改革综述

村民喜领“三变”分红金(资料图)。变中

□本报记者孙卫东

自从“三变”改革的求变春风吹进钟山区大湾镇幸福村,这个深处“乌蒙之巅”韭菜坪山脚下的振兴小村变得生机勃勃,集体经济“壮”起来,乡村村民腰包“鼓”起来,变中日子好起来。求变

村民陶大伟是振兴“三变”改革的受益者之一,每每说起“三变”改革,乡村他都喜笑颜开:“我在养牛基地里务工3年了,变中每月工资3000元,求变全家人的振兴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了。”

在许多村民的乡村眼里,“三变”改革带来的变中红利,是求变他们脱贫致富的“动力源”。2016年7月,振兴钟山区大石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幸福村成立,在村里建了养牛基地,主要养殖能繁母牛、犊牛、架子育肥牛,种植牧草、青贮玉米等。

合作社按照“合作社+村集体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积极引导村集体、农户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中共建、共管、共享。通过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与“三变”改革深度融合,形成合作社主导经营管理、村集体参与协调服务、农户获益增收的“三赢”局面,促进了合作社、村集体、农户三方形成“联股联业、联股联责、联股联利、联股联心”的利益共同体。

2022年,幸福村还积极探索“三变”改革创新模式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,引导村集体、农户以帮扶资金、基础设施、土地、实物、技术技艺等可经营性资源、资产入股参建,按股分红。

幸福村由穷到富的嬗变,是我市“三变”改革在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一个生动实例,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。

2022年,按照打造“三变”改革升级版的部署要求,我市坚持试点先行,全力打造升级版。“三变”改革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广大农村不断深入,在乌蒙山麓、在凉都大地开花结果。

围绕打造“三变”改革升级版,我市在“三变”中求变,进一步推动改革定位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、改革领域从农业产业向农业农村全领域拓展、改革举措从政府推动向市场主导转变、改革红利从保底收益向股份分红升级,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机制,有效实现“联股联业、联股联责、联股联利、联股联心”。

2022年,全市积极盘活农村“三资”,引导村集体和农户将土地、技术、资金等入股经营主体,优化利益联结,提高了股权收入在农户财产性收入中的贡献率。据统计,全市承包地入股200.53万亩,水域入股4244.69万平方米,集体土地入股41.76万亩,林地入股14.94万亩,集体草地入股2.66万亩。

通过“三变”改革,我市把土地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进行整合,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。截至2022年,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、省级农业园区32个,形成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、千亩以上282个,已发展以“凉都三宝”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近400万亩。

我市还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平台的“交易”功能,规范交易程序、丰富交易内容,打造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,促进资源市场化。据统计,2022年,全市累计完成农权交易652宗,交易额达4.1亿元。

2022年6月,我市承担的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验任务通过国家验收。“盘州市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形式”“钟山区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”2个拓展试验任务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答辩评审。

我市还加快了省级“三变”改革示范村项目建设和升级版示范点打造。2022年争取省级农村“三变”改革示范村项目2个,各获批资金50万元,目前正在组织实施。打造市级“三变”改革升级版示范点13个,均按照1个工作专班、1个实施方案、1名包保领导、1名督导人员、1套考核机制“五个一”要求,强化工作调度和深入调研指导,目前,示范点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。

“三变”改革不断升级,改革中涌现出来的龙头企业实力也进一步壮大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6家,凉都水城春茶叶公司、贵州初好公司等10户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。全市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953个,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3个、省级示范社114个;培育家庭农场904家,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9家。

通过全力打造“三变”改革升级版,我市正努力把“三变”改革打造成为农民致富的“黄金腰带”、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、工商资本的下乡通道、乡村善治的有效激励,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大的动力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为「深往快讯网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://e2p4f.ecompcon.com/news/90d83399076.html

分享到: